尽管不同的时代、不同的社会、不同的国家对教育目的有着不同的表述,人类的教育目的随着社会的变迁、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演进,但我们也应当看到,世界各国的教育、从古至今的教育,人类所追求的教育理想、所看重的教育价值,在某些最重要、最基本的方面,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。比如,像发展人的"理性能力"、培养人的"道德品格",促进人的"全面发展"、"和谐发展",就贯穿在人类教育思想发展史的始终。所谓教育目的的"演进",有时候仅仅表现为"措辞"不一致;有时候仅仅表现为最重要的内核不变、外围或边缘部分发生改变。当然,也有"内核"部分发生改变的。比如,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、科学精神、创造性等,这些现代教育的基本元素在古代教育中是很难看到的。由此可见,尽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,教育目的在不断地演进,但"变"的背后也有"不变"的,那些"不变"的部分往往更能昭示教育的本质。另外,尽管教育目的具有社会制约性,它不是超社会、超历史的东西,但承认这一事实,并不表明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教育目的都一样合理、都一样先进,如果是那样的话,就会陷入历史主义、相对主义的泥沼。
教育目的的均衡性具有两个基本含义。其一,良好的教育目的既要面向过去,传承好、保存好人类过去的精神文化遗产,尤其是要让年轻一代习得人类创造和发现的各门学科的知识体系,又要面向现实,按当前社会各个领域、各个部门的需要,去培养各行各业所需要的劳动者,还要面向未来,为未知的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,培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引领者与促进者。其二,良好的教育目的要在知识与品格、理智与情感、科学与人文、发展个性与承担社会义务、文化传承与创造等目的范畴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。例如,20世纪80年代初,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古德莱德(John I. Goodlad)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,在他们提交的调研报告《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》中,把学校教育的目的或目标归结为四大领域,即智力目标,包括习得知识、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、发展治理等;职业教育目标,包括了解社会职业及其与自我的关系,掌握实用技能,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积极的工作态度等;社会和公民教育目标,包括了解人际关系、各种社会组织及政府机构的运作、民主的程序、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传统,培养对社会的义务感与责任感,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等;个人发展目标,包括个体的身心健康、创造力与审美表达力、自我实现等。上述四大目标领域的均衡性特点。是比较明显的。
精品课程:公共营养师|健康管理师|心理咨询师
就业课程:保育师|育婴月嫂|养老护理|健康照护|家政服务
时尚课程:整理收纳课程
学校地址:西安市未央区太华路万达广场甲二号写字楼2005
办学许可:人社民361011250230098号
联系电话:029-86477320 18629356533